第377章 第64章-《炮灰沉迷赚钱[快穿]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明度没想到这样会刺激的崔颖箐火力全开,为未来的崔首富崔尚书的道路添砖加瓦。

    知道她也只会开心,谁又不想有更努力的下属呢。

    潘阳侯老夫人闭着眼睛听着琴音,一曲罢,“弹的不错,继续弹。”

    “那几个行不行?”

    这话问的是身边婆子的,婆子俯身道:“老夫人侯爷没有碰她们。”

    潘阳侯老夫人皱了下眉头,嫌弃的道:“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都比不过,一点用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真是个妖精,年轻的时候把着男人不放,这个岁数了还缠的紧,她就不信了。

    “再让官牙送点漂亮姑娘过来,记得要身家清白的。”

    婆子应了,让人去叫官牙来。

    潘阳侯夫人怎么也是侯府夫人,府里不少是她的人,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,她恨恨咬牙:个老婆子就见不得我好过。

    潘阳侯夫人照着镜子,她用的铜镜是磨镜人一点一点打磨出来,花了很多心思,照的比一般镜子都清楚。

    但铜镜昏黄,还是瞧不太出来。

    “春芽我的脸是不是好多了?”

    春芽:“夫人这养颜膏甚是管用,您的皱纹都淡的看不太出来了,这皮肤就跟刚剥了壳的鸡蛋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去端盆水来让您瞧瞧?”

    潘阳侯夫人挥了挥手,春芽就去端了水,房间昏暗,到院子里照的。

    她摸着自己的脸庞,那久违嫩滑的手感,嘴角翘起,个老婆子膈应我,看我怎么膈应回去。

    “侯爷后日就回来了,你们要帮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。”

    明度赚了一票又做了很多养颜膏,开足了马力,不是去给令老夫人熬药调理身体,就是兢兢业业的炼制养颜膏。

    这般干了十天,做足了一千盒,她就甩手不干了。

    到了令府给令老夫人再一次诊脉后,给了一瓶药丸,就到燕京城里逛逛。

    这洛芜城都被围困了,燕京却安享太平。

    明度都不知道说他们是自信呢,还是心大了。

    她摇了摇头,又逛了一条街,觉得没趣回了宅子。

    她盘算了一下,打仗需要的铠甲还没有着落,要是能找到棉花就好了。

    保暖和铠甲两个问题都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燕国没有海禁,但出海风险大,又没有达到海上贸易巅峰,少有出海的人,海外来客也是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她只听过崔颖箐和番邦人交易过,但也仅此一次,她在燕京是一次都没碰上。

    想拿到棉花,大概梦里吧。

    明度磨了磨牙,又去炼制养颜膏了,没啥原因,赚钱使她快乐。

    她很快乐。

    洛芜城

    洛芜知府邀请了宋将军商议,没有绕弯子,他现在也没心情绕弯子,他头发都要愁白了,“宋将军城里粮食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洛芜城已经被围困了将近一个月,就算是新粮收了上来,但五万兵马不是吃素的,这粮食日渐变少,城里的粮价已经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程度。

    再这么下去,别说和外面的敌军一战了,城里就会先乱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朝廷也是,都这么久还不派兵支援。”洛芜知府抱怨道。

    宋将军也愁,洛芜知府还能随心说个一二,他作为洛芜城将领的主心骨,什么都不能说,也不能表现出来,不然就会动摇军心。

    朝廷要是再不派兵来,这洛芜城怕是真的守不住了。

    他明知道东阳大将军打着围困,不费一兵一卒的主意,却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如果一开始能直接和敌军死战,说不定还能伤了敌军元气,如今说什么都晚了。

    晚了啊。

    宋将军这边心底唉声叹气,对面东阳大将军召集了将领商议进攻的事情。

    一位小将道:“将军我们再守几日,等到他们弹尽粮绝不是更好?”

    王副将瞪眼,“等到他们弹尽粮绝,你想过我们的粮草没有。”

    粮草充足没错,但也不是一直这样耗的,十五万人马不是十五个人,每人一个窝窝头都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粮食数字。

    何况这还不止一个窝窝头。

    他们住的城里,他们这些人住在荒山野地,蛇虫鼠蚁出没,这住的都没他们舒坦。

    这谁耗谁还不知道。

    东阳大将军轻咳了一声,众人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“叫你们来是商议攻打洛芜的事情,不是听你们斗嘴的。”

    众将领默然,东阳大将军也没想再听他们讲什么,自顾自道:“宋将军死守洛芜,多日叫阵都未应战,士气大损,城内粮食只出不进,所剩无多。”

    “燕国朝廷没有一点派兵支援的迹象,这战必胜无疑。”

    “但胜也要胜的漂亮,不知道诸位有无计策?”

    “将军何不直接攻城,反正他们已经士气大减,我们杀他们个片甲不留,我军士气一定高涨。”这位将军素来喜欢直来直往,两军交战胜者为王,搞那些虚的做什么。

    旁边的将军是拉也拉不住,好在其他人也习惯了这位将军鲁莽不用脑,懒得说他了。

    东阳大将军也没多给他一个眼神,其他将军脑筋急转,想着计策。

    “将军我有一计……”

    洛芜城内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茶馆里不是喝茶的,都是讨论这战事的人。

    一男子哀愁道:“这攻不敢攻,退又退不得,这战到底打到什么时候?”

    另一个人接话,“知足吧,要是敌军进来,我们都没有活头了。”

    “粮食都要没了,熬不到敌军进来我们就要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是啊,在这样下去不是被敌军杀死,是要饿死。”

    “都是燕国人,相煎何太急。”

    “要是投降就好了,给他们让路,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死了?”不知道谁说了一声。

    接着有人应和,“嘘,这话你也敢说不怕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没有再提,但印入了在场人的心里。

    洛芜知州府

    洛芜知府门客:“大人这粮食越来越少了,您可要早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洛芜城不是什么产粮的城池,用供着五万兵马,粮食几近告竭,现在那么多人吃的都是大户人家那里‘借’过来的。

    当时以为很多很多能撑一段时日,但也经不起这么多张嘴。

    洛芜知府抚额沉思,还未想好,外面有人来报。

    “大人城里不知道怎么流传起了投降的流言,只要投降就能安享太平,就能吃饱饭,毕竟大家都是燕国人,何必自相残杀。”

    洛芜知府怒极拍桌,“混账,何人在那搅弄是非!”

    他们洛芜战都未战,他堂堂知府,岂有投降之理?!

    “速去把传谣之人给本官抓回来押入大牢!”

    洛芜知府门客上前在洛芜知府耳边说了些什么,他脸上红色退去,“此法……”

    投降还能有一个体面,说不定他还能好好的当这洛芜城知府。

    诚和亲王如果能登基,他这也是大功一件。

    如兵败,他也能借口为了保下洛芜,保下洛芜城百姓。

    他眼波不定,显然已是心动。
    第(2/3)页